• 佛家智慧
  • 佛教的孝道思想(三)
    信息来源:转载 作者:南怀瑾 发布时间:2014/5/23 10:24:33 点击:1084

    七、孝顺父母的佛陀

         释迦牟尼佛是绝对孝顺父母的。佛经上记载,佛要出家,父亲不准,要他讨

    了太太才可出家,他只好顺从。娶一个不行,要娶两个,他也照办。后来还要为

    他家生个儿子传宗接代,也同样没有违背父王的旨意。到最后,一切要求做到

    了,他父亲再也没有话说了,佛这才在夜里离宫出走,到各处参访明师,探求人

    生真谛。后来,佛的父亲过世,佛亲自回来举丧,一定要亲自为自己的父亲放入

    棺木中入殓,然后和他的儿子罗侯罗、堂弟阿难、难陀四人,将父亲的棺木抬上

    他自己经常讲经说法的地方‘灵山’安葬。像这样合情合理的做法,你说释迦牟

    尼佛孝还是不孝呢?

         这些事实,很多研究佛学的人都不大留意,常常忽略过去。释迦牟尼佛的一

    生言行,无一不是孝的表现和扩大。佛一出生母亲就过世了,由姨妈一手带大,

    后来姨妈想出家,佛不答应,因为顾虑到女性出家,宗教团体内容易发生问题,

    恐怕影响佛法在世间的传布,但是由于阿难一再向佛请求,说姨妈自小养育您,

    您就许她出家修道嘛,最后不得已,佛才答应了这件事。佛在得了道后,也曾为

    了报答母亲怀胎十月之恩,上升忉利天为母说法。那时佛母摩耶夫人已因生佛功

    德,成为忉利天主,但是佛还是特别为她宣讲了令人感动的‘地藏经’。我们学

    佛的人对‘地藏经’都很熟悉,也时常诵念,看看它的内容,这不是多么可贵的

    孝道思想的流露吗?

         佛教之所以能在中国传布,迅速而普遍地为中国民间社会所接受,正是因为

    它是一们重视孝道的宗教。中国佛教第一本讲孝道的经典‘父母恩难报经’是在

    后汉时期(约西元一八九年间)安世高翻译进来的。假使没有这部经的翻译,中

    国知识份子是会起来抗拒的。他们一看‘父母恩难报经’,哦,原来佛教文化也

    是讲究孝道的,和中国固有文化精神同路,二者便自然合流了。

    八、度化阿阇世王的故事

         然后,过了几十年,在曹魏时候,‘无量寿经’又由康僧铠翻译进来。‘无

    量寿经’谈的是观想阿弥陀佛的念佛法门,后代净土宗兴起,无疑是受了它的影

    响。净土宗念佛,念南无阿弥陀佛,这种修持方法,与孝道的关系很大。再来,

    ‘观无量寿经’又跟著传译进来(约当西元四百二十年间)。‘观无量寿经’讲

    的是什么呢?讲孝道的问题。其缘由是因为释迦牟尼佛在世时,印度有个不孝的

    国王阿阇世,他为了想早日荣登国王宝座,欲置自己的父王频婆娑罗于死地,因

    此把他关在监狱,不给吃,不给喝。阿阇世的母后韦提希夫人为了拯救自己的丈

    夫,偷偷做面食夹在衣服里层,又将衣服用水浸湿了,带去看老王,把面食剥出

    来给老王吃,把衣服拧出水来给老王喝。可是,这件事终于给这个棍蛋儿子晓得

    了,也将她同样关进牢狱。

         像这样冥顽不灵的忤逆之子,碰上了也没办法。母亲韦提希夫人想到她认识

    佛陀的弟子目连尊者,便跪下来祷告,希望目连尊者赶快来救她。结果佛以神通

    知道了这事,慈悲地赶来帮助,感化了这个不孝的儿子,同时为他们讲‘观无量

    寿’阿弥陀佛的修持法门。这是‘观无量寿经’形成的来龙去脉,其基础就建立

    在孝道上面。至于净土宗的另一部经典‘阿弥陀经’,则比较迟一点才翻译进

    来。

         ‘无量寿经’和‘观无量寿经’传入中国时,中国正处于三国以后,魏晋南北

    朝战火连绵,文化混乱的动荡时期。可是当时社会上每个家庭的子弟都很遵守孝

    道,此时正是中国门第观念最严重的时候。嫁个女儿或讨个媳妇,非常重视门当

    户对。在社会上,一个家庭里孩子的教育好不好,孝顺不孝顺,广为众人所注

    目。譬如大家会说,某某家里的孩子很有教养啦,他们家的公子、千金都很知书

    达礼,是世代书香啦,这些观念和宗法社会的孝道思想,非常紧密地连结在一

    起。

    九、义在大孝的盂兰盆经

         同时,在西晋初期(约西元二百六十五年),中国佛教到了七月半一定要诵

    念的‘盂兰盆经’,也经由竺法护的手中译成中文,流传开来。盂兰盆的‘盂

    兰’两字,原义叫解倒悬,即是解救倒悬的痛苦。这部经同孝道的牵连,那更大

    更深了。

         我的家乡就在台湾海峡对面,小时候,记得每年的农历七月半有个很热闹的

    节目,叫做‘放河灯’。在夜里,河上驶著做法事的船只,和尚念经,一路叮叮

    当当,木鱼、铃铛法器等敲得很动听,唱诵的声音也很优美,然后一个莲花一个

    灯,从船上接连放到河面上,放荡开来,挤得整条河都是闪闪发光的莲花灯,很

    美丽,也很令人伤感。据说这是为了超度河里淹水死的冤魂,解除他们的痛苦。

    也算是属于盂兰盆会的一种。

         一般民间讹传,七月里鬼门关开了,阎罗王一年一度给鬼放假,让他们出来

    玩玩,到了农历七月三十晚上(地藏菩萨生日)又要回去。这个恩典,据说就从

    目连救母的盂兰盆开始,又说是地藏王菩萨大发慈悲,出面给阎王讲情。所以每

    到了七月三十晚上,我们这些孩子便拿著香把,一支支插在地上,然后老祖母叫

    我们跪下来拜,拜地藏王菩萨,因为菩萨做了保证人,现在他要把放出来的鬼魂

    收回去,只要有一个鬼留了下来,地藏王菩萨便没面子啦,这个历史悠久的民

    族,构成了这么一套民俗信仰的故事,很严重,其中大有文章呢!

         这类的故事,和中国孝道的发展结下了不解缘。因此,有人问我,放焰口

    啊、烧纸钱啊,这些做法,鬼神收不收得到?会不会得益?我说,只要你确是一

    番真诚,为了给先人尽一点孝思,舍得这样花费,只要心安理得,还管他收不收

    得到干嘛?我有个美国朋友过世,我说也要烧一些给他,有同学听了一副很惊讶

    的样子。我说你不要怀疑,相信我的话去办,这个经办的同学听了,他知道这是

    外国人,给他做了一套西装,也买一辆汽车,又造一栋洋房,冰箱电话等等一样

    也不缺,然后找个地方一把火烧了,彼此相顾一笑。你别问有用没用,但问自心

    诚不诚?舍不舍得?再者,你真能把佛教教理研究透澈,自己有实际的修证,自

    然能看清这种事的真相,虚还是实。 

    十、三世因果与六道轮回

         我们中国文化,尤其信佛的人应该晓得,佛教的基础建立在三世因果、六道

    轮回上面。如果信佛却不了解这个道理,那么你说信佛,根本是迷信。三世是指

    前世、今世、来世。前世的前世还有数不完的前世,来世的来世还有连绵不尽的

    来世。六道轮回包括天道、修罗道、人道(上三道),以及畜牲道、饿鬼道与地

    狱道(下三道),每一个生命就依他自身所作为,感得各式各样的因果报应,生

    生世世不停地在宇宙间轮回转世,这是佛教根本的道理所在。

         古人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这类警句,我们

    小时候都念过的,这便是因果观念。佛说:‘纵使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

    遇时,果报还自受。’但是这因果观念,全是由佛教传来的吗?不是!中国固有

    的上古文化,也早已有了,‘易经’上讲:‘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

    家,必有余殃。’正是因果观念的明显表示。由这种因果观念的推演,发展出中

    国几千年来一贯的教育目标,教人如何做一好人,做一完人。然而时代不同,现

    在这种良好的教育目标几乎已丧失殆尽,学校教育只注重知识和生活技能的传

    授,迟早要出问题的。

         不管你是皇帝也好,乞丐也好;或者挑葱卖蒜作小生意,开银行,办贸易公

    司,做大买卖,那都是职业不同,无论你作什么,人都要学做人。我常常跟一些

    从政的朋友讲,不要说做官难,把人做好了,做官自然容易。上台做官要做人,

    下台一鞠躬也要做人。做人别做绝了,做绝了不会有好下场。中国人的教育,一

    向是为了达成完善的人格道德标准,这个标准和‘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

    之家,必有余殃’的因果观念相通,也和孝道思想同流。而佛教的许多理念,尤

    其菩萨道的提倡,无不是从此种因果观念和孝道思想立论,扩而充之,神而明

    之,而臻于淋漓尽致的地步。

         一个家庭能够常做好事,后代子孙一定好,如果你使坏,喜欢做缺德事,就

    算现在聪明能干、富贵荣华,将来后代子孙必然要糟。这是真的哦!我这辈子几

    十年来,因果报应的事情看多了,很多都是现世报。错事干下去,没几年光景便

    自食恶果,惨兮兮的,只是平常不好意思说明罢了。所以我们小时候受传统文化

    家庭教育有句话:‘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方寸地指的是良心,就是说

    为人必须心地善良,后代方能得福。

         佛教讲因果涵盖三生,每一个人自己的前生、今生、来生,由此形成一条无

    穷尽的横线,和刚才所提祖先、父母、我、后代儿孙的竖线,又交叉成一十字

    架。其实,依据因果轮回,角色变易的道理来看,自己的前生、今生、来生同自

    己的上一代、这一代、下一代,二条因果线往往是彼此重叠,一而二,二而一

    的。所以中国民间长久以来,充满了三生因果,七世夫妻,乃至世世互为兄弟,

    互为夫妻的传奇故事,所在都有。所谓一切皆由因果、因缘而来,善因善果,恶

    因恶果,随人自取。‘祸福无门,唯人自召’,怨不得人。